师德师风标兵|李英:潜心问道十余载,言传身教思政人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 2022-12-27 19:09

辛勤耕耘,恪尽职守,用爱唤爱……她用点滴平凡故事,书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不平凡。 

20109月,李英怀着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诚走上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岗位,现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原理与概论课教研室主任。十余年来,李英始终把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同热爱学生的真情实感融为一体,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成才,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积极帮助和支持教研室青年教师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一名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质。她先后获得优秀青年教师、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这一张张荣誉证书,不仅见证了李英多年的辛勤耕耘,也为她赢得了远比金杯银杯更珍贵的口碑。

 

 

谈到自己初为人师的感受,李英用“欢笑伴着泪水,感动伴着彷徨”来形容。“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是我的责任,可能有时会显得‘婆婆妈妈’,甚至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也很难做出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我相信,孩子们一定能感受到这份爱。”李英说。 

“老师,我的孩子生活在残疾人家庭,性格孤僻自卑,养成了很多坏习惯:如生活自理能力差,起床要人喊、性格懒散还沉迷网络、抽烟等,希望老师不要同情他,多帮助他,引导他成为一个自立、自强、上进的孩子。”这是一个母亲在孩子入学时给李英留下的一封信,不仅道出了这个母亲对孩子的忧虑和对老师的信任与期望,也道出了带班老师的责任与重担。

20149月,李英遇到了这个来自聋哑家庭的杨同学,同情之余,倍感责任重大。杨同学初入校时,经常缺勤不见踪影。为了走进学生内心,帮助他成长,李英一次次走访宿舍、寻遍网吧,只为找到他的踪影。为了帮助这个聋哑家庭孩子,李英奔走在教室和宿舍这条战线上,开展了长达三年的“唤醒行动”,坚持每周至少去一次该同学的宿舍与他谈心谈话,找他感兴趣的话题一起探讨,拉近与他的距离,三年来风雨无阻。渐渐的,杨同学发生了变化,学会为自己的行为买单,生活自理能力明显增强,会主动关心自己的学业,并对老师说“您放心吧”。

爱是最好的教育,李英心系学生,成为了学生的“知心姐姐”,她恪守职责,成为学生政治思想的引领者、成长成才的助力者、健康安全的守护者。只要学生有诉求,她总能及时回应,学生家庭困难,她就千方百计寻求资助解决学生的燃眉之急。正因如此,李英多次被评为“十佳辅导员”“优秀学生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所带班级也多次荣获学校“优秀班级”等荣誉称号。

 

 

习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讲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让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的教师来讲,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李英以身作则、潜心钻研,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近年来,她担任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创业基础》《职业心态与工作方法》等多门课程的教学,教学效果优秀。

 

 

 

李英作为教研室主任,为了帮助教研室新进青年教师成长,提高教学质量,在实施结对帮扶工程的同时,积极利用线上线下各类平台组织教研活动,开展集体备课、磨课等活动。在此过程中,资深教师分享教学经验,与青年教师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取得了较好效果。在讲课比赛中,1人获省级思政课讲课比赛一等奖、1人获省级思政课讲课比赛二等奖,1人获校级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在学生评教中,教研室承担的各门课程的评教均分在90分以上,教学整体效果优秀。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李英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专攻术业,积极争做“四有”好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李英注重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把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工作作为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扎实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构建理论教学、实践环节和学生参与相互支撑的教学体系。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她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结合工作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在教科研上成果较多,出版著作1部,参与教材编写3部,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或参加各级教改、科研项目10余项,获教学奖励5项,指导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奖项20余项。

 

 

李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严于律己,严谨求实,赢得了广大师生的信任和好评。她时刻以“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3/06 16: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