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标兵 | 黄英:立德树人授业解惑的益友良师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 2022-11-21 19:19

“学高为人师,身正为典范”。为不断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成为青年大学生的引路人,指路人和筑梦者,持续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学校评选出“师德师风标兵”12名。

 黄英,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我校信息工程学院工程造价系主任,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 

“七年的大学时光里,我对大学教师有着无比的崇拜与敬重,研究生读书期间更是在心里暗暗立志,毕业后要成为一名光荣的高校教师。”提及大学立下的志向,黄英眼中仍旧泛着光。

20068月,黄英成为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原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的一名教师,十五年来从教路的坚持,让黄英从一位青涩的高校毕业生成长为了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在这漫漫长路上,她收获了学生满满的爱与尊重,也成为了学生迈向社会的良师益友,并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对课堂教学的满腔热情,得到了学生的尊敬、家长的肯定、同行的好评、领导的褒奖,先后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个人、校级名师等荣誉。“这一张张荣誉证书,是学生和学校对我工作的肯定,也见证了我的从教生涯。”黄英说。

  

真诚待人,与学生亦师亦友

20069月,黄英第一次踏入大一新生的课堂,面对这些刚刚从高中步入大学的孩子们,她深深感觉到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不过渐渐的,黄英发现,有时候自己在课堂上讲得激情澎湃,一些学生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己偶尔会对他们产生无法言喻的失望,这也导致课堂上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在最开始的几周里,黄英想尽了各种方法来改善教学效果,但收效甚微。为此,她经常在课下冥思苦想,不断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

 

 

人无完人,谁又能一生下来就是优秀的呢?黄英相信人心都是肉长的,真诚一定可以融化学生。只要不放弃,并给予正确的指引,总能帮学生找到开启他们成功之门的钥匙。 

黄英除了寒暑假之外,食宿都在学校,她与学生们从朋友做起,感受他们的喜与乐,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最重要的一点,是真诚地和他们做朋友。黄英在一个月的时间内,用心记住了班上所有学生的名字,当她在课堂上准确无误地喊出每位同学名字的时候,学生们那充满惊喜的眼神让她备受鼓舞。 

她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她的课堂上学生参与度非常高,学生们大都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黄英的课堂之中,因为他们在课堂上得到了尊重和肯定,也看到了可以进一步接近梦想的希望。20085月的一天,黄英正在上课,她发现班上有个男生一直趴在桌上睡觉,她在旁边来回走了几遍,他都没反应,周围的同学使劲把他拍醒,醒后看到黄英站在面前,他满脸通红但支支吾吾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黄英没有批评他,而是俏皮地说了一句:现在睡觉很容易感冒哦!随后让他坐下了。课下,黄英通过其他同学了解到,这个男生是因为特别喜欢街舞,晚上练街舞练得很晚上课才睡着了。于是黄英在傍晚的时候来到他练舞的地方,与他聊了一个多小时,在肯定他这个兴趣的同时,也让他知道过度操练的利与弊。男生很聪明,很快掌握了学习和街舞之间的平衡,并在学校的联欢晚会上表演了惊艳四座的街舞,黄英亲自上台给他献花,并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他当场眼睛湿润了。 

“真诚待人,是对大学生最好的相处方式。”黄英说,“我像对待自己最亲的朋友一样去爱护学生们,对于学生来说,我是老师,也是好朋友。”正因为如此,学生在全校评教时,黄英的分数一直遥遥领先,并且,黄英授课的班级也多次荣获学校“优秀班级”等荣誉称号。

  

悉心指导,提升学生技能 

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黄英深深地知道,学生们只有在专业技能上过硬,才能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才能真正在服务地方经济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此,黄英不断用新的知识和技能武装自己,同时鼓励和支持学生持续不断地参加各项专业技能大赛。 

20149月,黄英担任了2014级工程管理1班的班主任,经过与班上学生的接触,黄英发现班长张豪同学组织能力非常不错,于是黄英老师便提出由张豪组建一个小团队来参加2017年的湖北省挑战杯大赛,从提交大赛申报表那一刻起,黄英老师带领张豪团队便天天围绕自己设计的挑战杯选题开展调研、文献收集、数据分析等一系列工作,在这期间张豪几次想要放弃,黄英老师不断为他打气,同时在团队碰到困难时倾囊相助,她甚至把自己的教师宿舍作为挑战杯的工作室,在学生们没课的时间带领学生一起奋战。

 

 

20175月,黄英带领学生们到她自己的母校华中农业大学去参加挑战杯的现场问辩,因为指导老师不能进场,黄英便在场外紧张地一遍遍地给张豪指导,让他理清自己的思路,不要慌张,重在参与等等。张豪进入问辩现场后,黄英紧张地在会场外来回踱步,既期待又担心,她担心的是学生团队面对紧张的答辩环节精神压力大,期待的是她相信自己的学生,觉得他们有能力获奖。终于,张豪在颁奖彩排的时候给黄英老师发了一张照片,照片上赫然显示“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一等奖”的字样,黄英老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同类民办高校从未有此殊荣,她的眼睛湿润了,比赛结束后她给了同学们一个大大的拥抱,并和同学们在答辩的宣传板前合影,同时很少发文的黄英老师在QQ空间给所有同学们写了一段文字,文字是这样写的: 

“不知不觉挑战杯终于落下帷幕,回想刚刚开始的时光,仿佛近在眼前。很久未曾提笔写点东西,常常有感而发却往往因时间和心情搁置到消逝,不得不说这不是一种好的习惯。在这一路的历程当中,我和你们都收获了很多,在这次随感中想进行总结一下,提供给大家共勉。 

首先,计划与执行都很重要。尤其是工程管理这个专业,计划与执行贯穿始终,所以同学们趁自己还有梦想的时候不妨好好做做计划,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执行,说不定就实现了呢? 

其次,不要妄自菲薄。有自知之明不是坏事,可是把自知当成永久却未必是好事,潜力只要一天没被开发就不能被完全否定,大不了从头再来,又能损失什么呢?淋漓尽致的汗水、为之奋斗的深夜、肆意张扬的辩论都将成为你人生宝贵的人生财富。

最后,学会取长补短并注重团队协作。人无完人,一个人承揽所有的工作并不见得能取得最佳效果,让整个团队中各个成员都能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并综合得到1+1>2的效果才是正道。 

同学们,你们将来的路还很长,这路上会有风雨,也会有彩虹,到底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这些文字道出了黄英对学生们的心声,她倾注的热情和热爱有了回报,让她觉得这条路值得坚持并且任重道远。20209月,黄英从2017级和2018级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两个本科专业8个班级中挑选出了35人组成了江城筑梦师团队,然后不遗余力地进行宣传动员,召开誓师大会,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组,利用组内互帮互助和竞争的方式来促进学生技能提升。自从报名参赛以来,学校教二楼的工程造价与BIM综合实验室每晚都是灯火通明。教室里键盘鼠标滴滴答答声、老师来回踱步声、同学们询问讨论声声声入耳,奏响了一曲曲学习之歌。在这段时间里,同学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训练,甚至熬到凌晨。黄英每天都会发布训练题,最初是在训练场通关训练,接着是模拟测试,后来便是两次正式的模拟测试。然后再不断总结错误,提炼经验,一次又一次地挑战,一张张图纸的反复琢磨,最后终于带来了算量准确度的显著提高。这其中有汗水,有泪水,也有团队成员和老师们的欢声笑语。 

2020125日,第十届全国建筑认证技能大赛总决赛正式拉开帷幕,经过一轮轮竞技赛,黄英指导的“江城筑梦师团队”团结一心,荣获全国高等院校建筑软件技能认证大赛本科团队一等奖,平均分90.01分,教师团队荣获优秀组织奖,团队优秀个人朱超超同学获得99.04的高分,在全国排名靠前,团队全部成员均获得了GIAC二级证书。黄英带领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的热情从2018年一直持续到了现在,从2019年开始每届技能大赛都能获得不菲的成绩,同时也为学生的毕业和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用耐心与坚持,铸就学生的蓝天梦 

黄英在高校工作多年,发现学生的差异化与个性化比较明显,只有一时的关爱和引导难以为继,只有针对不同学生采取差异化的研究和引导,才能真正挖掘出他们个性化的色彩与潜力。黄英就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对课本知识不那么感兴趣,但对自己坚持的目标非常执着,同时对自己擅长的其他领域充满热情,徐晓康就是这样一位学生。黄英上课的时候能感觉出他的心不在焉,于是黄英在课下与徐晓康聊天,问他:“晓康,你的梦想是什么?”徐晓康回答:“老师,您相信吗?我的梦想是当飞行员!”黄英心里一惊,但看着徐晓康坚毅的眼神,她转而说道:“那你知道怎样才能实现这个梦想吗?”徐晓康坚毅地说:“老师,我知道,我马上要去参加东航的招飞考试了!”黄英突然滋生出了对徐晓康莫名的担心,但是她还是对徐晓康说:“晓康,老师看得出你是一个目标坚定,有毅力的好孩子!既然你决定了要去做,那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哦!”徐晓康看到黄英不仅没有不相信他,反而鼓励他去尝试,他的眼睛一下亮了起来,可是很快就黯淡下去:“老师,可是我又害怕我不行!”黄英耐心地说:“没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的,你既然早有梦想,肯定为之进行了准备,现在你要做的就是朝着这个目标付出充足的准备,不要留遗憾,再说不试一下永远不知道能不能实现,加油!”很快,201712月黄英就收到了徐晓康在新疆天翔航空学院打来的电话,说他已经在受训了,但是训练强度非常大,身心都伤痕累累,还说现在训练还有淘汰的,但他还在坚持,听着徐晓康在电话里有点想放弃的略带颤抖的声音,黄英不禁有点生气,她对徐晓康说:“晓康,你忘记你当初跟老师说你毕生的梦想是当飞行员时的坚定了吗?这么容易放弃还谈什么毕生的梦想?!老师可想坐上你开的飞机呢!”自此之后,只要有空,黄英便跟徐晓康发信息询问他训练的情况。2019年,徐晓康告诉黄英他在新疆石河子基地单飞和新疆克拉玛依基地双飞表现突出,201995日顺利地到东航总部报道的喜讯。黄英永远忘不了徐晓康回校后见到她给她深深鞠了一躬之后说的一句话:“老师,没有您,我觉得我实现不了我的蓝天之梦,感谢您!”那一刻,黄英真切感受到了自己使命和责任的重大。 

为了能让课堂教学发挥更大的效用,也为了让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能更好地与社会接轨,帮助更多的大学生找到合适的定位并实现自己的梦想,黄英提出人才培养应当采取创新的校企联合模式和方法,提倡课程体系转向智能化和数据化,充分利用BIM等先进信息化技术手段,致力于满足学生横向建造、纵向课程的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学生对项目实施、管理的整体性能力和信息智慧化思维;作为系主任,她带领系室老师积极开展教学研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并积极筹备多本教材的编写,她主持的湖北省省级教学研究课题《基于OIE-CDIO模式的应用型本科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主持的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BIM的装配式虚拟仿真“金课”建设》都已结题。撰写的2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获奖或发表,其中核心期刊文章6篇,EI源刊2篇,先后6次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建筑软件技能认证、数学建模中荣获国家、省级指导奖。在自我进步的同时,她还积极发挥自身的示范引领作用,每学期至少在系室为教师作专业培训2次,每年暑期去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悉心培养了一批青年骨干教师,为专业学科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以思想启迪学生,以技能传授学生,用真诚感化学生,用耐心和坚持奏响立德树人授业解惑的高教之乐……这就是黄英!她用自身情操和专业素养,立志做立德树人授业解惑的益友良师!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7/21 10:39:24